【三大亮点】
服务功能
厦门国际商事仲裁院、厦门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共同运作,将提供一个集仲裁、调解、专家评审、中立评估等方式为一体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平台。
调解方式
不仅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国外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的规则来推进仲裁程序或调解程序,还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来裁决纠纷。
发展目标
探索“互联网+”纠纷解决新模式,发展高端法律服务业,推动厦门成为全球性开庭服务地。
本报讯(记者 张海军)昨天上午,厦门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院、厦门市仲裁员协会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揭牌。两个机构设置在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内,将为自贸试验区提供法律与司法服务保障,并进一步创新商事争议解决机制,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贺荣,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蒙徽出席揭牌仪式,并为两个机构揭牌。
为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 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这两个机构(以下分别简称“厦门国际商事仲裁院”、“厦门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共同运作,将提供一个集仲裁、调解、专家评审、中立评估等方式为一体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它们不仅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国外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的规则来推进仲裁程序或调解程序,还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其他国家的法律来裁决纠纷。
贺荣在讲话时指出,厦门市率先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国际商事仲裁院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是高度重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化福建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厦门国际商事仲裁院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以服务保障自贸试验区对外开放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充分发挥两岸经济合作特色,在推动实施《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方面深入探索实践,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大胆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探索仲裁员名册的开放化、国际化,不断完善涉外仲裁的现代化规则,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商事仲裁和国际商事调解制度机制,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法治建设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仲裁员引入较大比例台籍人士 凸显厦门涉台优势
厦门国际商事仲裁院和厦门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均将预留一定比例的成员名额给境外人士,仲裁员名册和调解员名册也将完全对境外人士开放,更多的境外专家可参与仲裁和调解。其中,台籍专家将首次成为该机构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仲裁员名册和调解员名册中将有较大比例的台湾籍人士,厦门涉台优势将更加凸显。而且,厦门还将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商事调解组织合作,建立厦、台、港、澳商事调解联盟。
揭牌仪式上,厦门国际商事仲裁院、厦门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代表获颁聘书。来自英国的Danny McFadden委员、来自台湾的傅崐成委员分别作了发言。
英国仲裁专家Danny McFadden认为,通过仲裁体制的改革创新,建设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运作的仲裁机构,可以推动高端法律服务业的发展,为大陆仲裁机构体制改革与业务创新发展提供可推广的经验。
傅崐成说,厦门与台湾在人文、语言、宗教、社会习惯上都一致的。在厦门成立这样一个区域性的国际商事仲裁调解中心,对台商非常有吸引力,将来也肯定会有更好、更高效的服务。“如果台湾仲裁员从事涉台的商事纠纷仲裁,能更加体会到台商内心的感受,清楚反映出台商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意见,也能体会台湾的法律法规以及民事习惯。台籍人士进入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对法理的体会上,优势更加明显。”
据介绍,我市将通过厦门国际商事仲裁院、厦门国际商事调解中心的探索实践,积累仲裁体制改革创新经验,全面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探索“互联网+”纠纷解决新模式,发展高端法律服务业,推动厦门成为全球性开庭服务地。
【链接】
国际专家聚首海沧 研讨商事纠纷解决
本报讯(记者 施璐玮 通讯员 熊东帆)昨天下午,国际商事纠纷解决论坛在海沧举行,数名国际型专家展开讨论。
论坛上,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院长傅崐成、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副秘书长刘京、厦门仲裁委员会秘书长林建文、亚太地区香港有效争议解决中心执行董事Danny McFadden及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黄鹤进行了发言,诙谐幽默又充满了干货的内容令台下掌声不断。
作为全国设立最早、面积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海沧一直致力于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国际化、法制化进程。海沧率先设立基层法院涉台法庭、海事涉台审判庭、涉台检查室,率先聘任台商担任台资企业检查联络员。
“过去我们出口货物到国外,出现纠纷时,大多只能通过协商解决,吃了亏也只能忍着让步,每年因此类纠纷造成的损失占公司盈利的5%-10%。因此我们很期待厦门国际商事仲裁院的成立能够为企业减少损失。”参与论坛的企业代表告诉记者。
此前,厦门仲裁委员会一直在厦门的国际商事纠纷中发挥作用,并取得很好的成效。据了解,厦门仲裁委去年受理涉外、涉港澳台以及外地案件合计397件,占总受案数的57.87%,显示了较高的占比率。